婆媳相處教戰守則婆媳之間若要做到相互了解,就要掌握具體的技巧和方法,一般來說,遵循以下原則多有助益:◆冷靜分析不論是婆媳哪一方,想要了解對方,對其所做的事情,便不應輕易地妄下結論,而須經過一番細心的觀察,認定準確無誤後,再下結論。◆將心比心多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事情,如此才能夠理解對方的行為,同時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。比方說,當婆婆的人以過來者的身分,回憶起自己當初的辛勞,因而多體諒現在媳婦追求「美好」的甘苦;而作媳婦的,則試著想像長輩們的謹慎處事態度,進而多包容婆婆對自己的「緊張」心情。◆忍這個「忍」字很重要,其中有克制自己之忍,主要表現在克制自己誤解別人的行為和語言上;另外還包括容人之忍,也就是使自己寬容、體諒對方的難處和苦衷。婆媳之間只要能夠適當地忍讓,並掌握有效的溝通方法,關係必定會更好。◆巧用中介角色婆媳之間的矛盾或衝突,大多與丈夫、孩子有關,因此婆婆和媳婦均可以好好利用這些「中介」角色當潤滑劑,並目標一致地朝夫妻間相互體諒、互敬互愛,對小孩疼愛有加,細心呵護,注重教育等方向前進,相信會有助於婆媳關係的和諧。婆婆的立場◆不作夫妻的第三者婚姻生活中,夫妻間難免會出現一些意見不合的情況,此時,作婆婆的不宜加入他們的糾紛之中,只要沒有第三者的干預,短暫的爭吵通常很容易就可以排解。◆尊重媳婦的生活方式不要干涉媳婦的衣著打扮、社交活動,只要媳婦的生活作息正常,不影響家庭關係的維持,婆婆不應過於干涉媳婦的私生活。◆對媳婦、女兒一視同仁有的婆婆對女兒逢年過節回家來時總是眉開眼笑,但是一聽到媳婦要回娘家,就會擺出一張撲克臉;這樣不太好,應該要將心比心,設想到自家的媳婦也是人家的女兒,親家父母的心頭肉,這時如能買些禮品托媳婦帶去,向其父母問個好,非但可使婆媳關係更融洽,而且親家之間也能更和睦相處。◆不袒護孫子在教育下一代的方法上,婆媳之間常存在著很大的分歧,這是由於兩代人的文化程度、修養和教育方式均有差異,因此很容易在孫子(女)的教育問題上發生衝突,往往是媳婦要管,婆婆要護。其實,天下父母心,大家都是為孩子好,所以婆媳雙方應該在教育方式上作充分的溝通,彼此態度一致,雖然可能會有一些退讓或體諒,如老人家寵愛孫子乃人之常情,但是若太過分,媳婦就應該出面溝通制止。媳婦的立場◆心存感恩老公是婆婆辛辛苦苦帶大的,所以每當對婆婆有不舒服的情緒反應時,不妨多想想她是多麼辛苦地帶大你親愛的老公,如此一來,不愉快的心情就會淡化許多,而且覺得彼此的關係比較親近。將來我們不是也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拉拔大的孩子,能討個乖巧貼心的媳婦嗎?多一個敵人不如多一個朋友,更何況那是你先生的媽媽,若跟她過不去,不就等於跟自己的婚姻過不去?所以媳婦們應該想想,有一天你也會是婆婆,當角色對換、情景轉移時,你會想要媳婦如何對待你?◆相信長輩經驗年輕夫妻在做任何決定前,都應該多聽取其他人的意見,並經過審慎的判斷再下結論,而不要一口咬定上一輩都是錯的,畢竟長輩也有其相當寶貴的經驗。但如果長輩真的錯了,就要儘量溝通,但切記口氣要委婉,態度要溫和。◆體諒謙讓一般而言,年齡愈大,社會適應能力愈差,所以要老人家改掉幾十年養成的習慣較為困難。當婆媳間有了隔閡,尤其是口角之後,身為長輩的婆婆為了面子,通常不會主動向媳婦表示和解,這時,作為晚輩的媳婦最好能心胸豁達一些,主動道歉,隔閡便會隨之而消。◆注意感情投資 媳婦要重視感情投資,藉以增進婆媳之間的感情。例如,逢年過節時可以送些實用的禮品給婆婆;生日時,為她慶祝一下,或者買一塊衣料、一件衣服以留作紀念。丈夫的立場當婆媳間有衝突時,男人應該站在哪一邊?很多男人都是選擇站在自己這一邊,當老婆生氣地將抹布往廚房裏丟,媽媽勞動老骨頭將盤子往客廳裏扔時,許多男人會選擇蹺著二郎腿繼續看報,因為他不想介入兩個女人的戰爭,因此便選擇逃避,很鴕鳥心態地認為,婆媳間的事情應該由她們自己去解決,自己不要有事情就好。其實,不介入也正是造成或擴大婆媳爭執的關鍵之一。雖然一邊是媽媽,一邊是老婆,左右都為難,但是只有為丈夫(兒子)者跟這兩個女人最熟,如果能從中斡旋,多為雙方講講好話,並充當兩人的橋梁,婆媳問題就會減少很多。換言之,男人不可以靠某一邊站,也不可以當鴕鳥把頭埋起來,而應該左邊拉起妻子的手,右邊牽著媽媽的手,哪怕她們賞你兩個巴掌,也不可以躲起來,倒是可以選擇一一擊破,暗地裏幫她們互說好話、靜心溝通,相信會有助於婆媳關係。做兒子的人,一定要瞭解,如果婆媳之間有了問題,通常自己才是問題的根源。只是大部分的男人不明白這一點,總覺得自己卡在兩個女人之間很為難,其實只要自己肯對媽媽好一點,多和媽媽說一些貼心話,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,婆婆並沒有男人想像中那麼在乎媳婦。貼心媳婦5大招第1招 在公婆的朋友、子女面前誇讚他人都是愛面子的,老人家尤其是!如果你不時地用讚許的眼光看著他、對他的想法或做法頻頻點頭稱是,或是當面稱讚公婆對你的照顧,讓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情,相信她一定會開始解凍,不再處處與你為難。當然,表情或話語絕對不能太誇張。第2招 經常引用公婆說過的話事實上,絕大多數的子女都不是好聽眾,因此你若想博得老人家的心,就得在生活中經常引用她曾經說過的話,以便讓她知道,你可是很認真記住她說過的話呢!這樣一來,她也就不會再冷冰冰了。 第3招 多徵詢老人家的意見列舉一些公婆專長的問題,如烹飪、園藝等,並在他向你解說時,露出獲益匪淺的神情,這可以讓老人家知道你重視他的意見。 第4招 帶些公婆愛吃的零嘴這看來雖是小事一樁,卻能讓老人家感受到你的用心!而且,此舉還能建立兩人的良好互動,因為人在吃東西的時候,心情都會很愉悅,於是你的目的也就達到了。第5招 向公婆表達感謝之情找個兩人獨處的機會,向公婆表達你的感謝之情──例如,謝謝他們平日對孩子的照顧,或是對你的指導等;老人家總是怕自己沒有用了,而實際上,他們確實對家庭付出了許多,只是子女往往視其為理所當然,而不加重視,因此你必須讓公婆知道,他們對家的付出與貢獻,你在心裏是相當感激的。婆媳衝突的化解之道 婆媳衝突的化解之道 分類:婚姻家庭2006/12/02 15:27想不費吹灰之力就建立婆媳關係是很困難的──兩個女人分屬兩個不同世代、成長背景不同、婚姻年資及生活經驗懸殊、且個性也不一樣,硬要同住一屋簷下,權力鬥爭、親情輸送及爭寵,都會是衝突的起源;加上萬一疏通不良、積怨囤積,婆婆就此認定媳婦做事可惡、個性自私,而媳婦也會認為婆婆很難伺候。為了減少並改善兩個女人的衝突狀況,本刊特派員從幸福廟裡,替有相同問題的妳詢討了一個有助改善婆媳錦衝突的錦囊,咱們一同來瞧瞧吧! 一、 老公是潤滑和諧符兒子是婆媳關係中最有效的潤滑劑。因為當婆媳不幸有衝突時,兒子可以做個客觀的干預者──不是去仲裁誰對誰錯,而是先與母親及妻子個別溝通,接著去解釋對方的動機,促進婆媳對彼此的了解;同時並傾聽她們各自的妥協方案,讓婆媳間漸有共識,再不然則可以提供建議,聽聽她們的意見。其次,老公不妨常在撒嬌言語中,透露對母親的愛及感激養育之情;和妻子的日常互動裡,則洋溢著有她存在的豐盛之感,用動之以情的方法來打破僵局。畢竟兩個都是自己最愛的女人,本著愛屋及烏的心理,期盼母親能愛兒子所愛,也希望妻子能視丈夫的母親為自己的母親,雖然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,起碼只要有心朝這個目標去生活就夠了。 二、 體諒是趨兇和樂符婆婆是經由媳婦熬成的。在明知兒子長大要娶媳婦,卻又無法視他身邊的女人為半個女兒時,自然媳婦進門,她便會以母親及婆婆的身份多方挑剔──有冷潮熱諷者、有嘮叨指責者,當然有時也會藉著跟街坊鄰居、親戚朋友訴苦,來做為她宣洩的管道。 此時,為人媳者絕對要避免唱反調,以不出聲為原則。因為婆婆是不可能認錯或主動改變什麼,所以唯有靠夫妻兩人妥當的處理方式和技巧,以及媳婦能夠設身處地的諒解與胸襟,和婆婆角色互換,用同理心體諒對方,這樣才能使婆媳間的問題大事化小、小事化無;畢竟各人有各人的甘苦經,而婆婆也不是生來就是惡婆婆的,不是嗎? 掌握婆媳相處7大招 分類:婚姻家庭2006/12/04 19:05媳婦難免和公婆會有意見不合的地方,小至生活上的瑣事,大至孩子的教養問題。所謂「忍一下,海闊天空」,有時爭執讓另一半來跟自己的父母說,千萬不要火氣一上來就摃上,這樣會使誤解愈結愈深,彼此台階愈難下。最近,經常可以從許多媒體知道年輕人的結婚年齡愈來愈晚、也愈來愈少,結婚後,想生孩子的更是少,使得政府不斷地大力疾呼提高生育率,以增強國家競爭力,想想現在的媳婦、媽咪真是個「寶」。相信很多媽咪會覺得突然間自己變得好重要,不只是對內——自己的家庭而已,對外——國家、社會都要靠「媽咪」呢!古有明訓: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,這期想和各位媽媽談的就是「齊家」之道之婆媳問題。以前的媳婦、媽咪在家中是沒有什麼地位的,一切只能聽從先生、公婆的安排,在家做好相夫教子的工作。時空轉變,現在的媳婦、媽咪,不管是全職媽媽、還是職業婦女,因為教育程度提高、收入變好、民主、自我意識抬頭等等因素,對家中事物的決策權相對提升不少。不僅是在小家庭裏,就算是和公婆同住的三代同堂家庭裏,也可以看到長輩讓出許多事物決策權給現在的年輕小夫妻。也就是說,各位親愛的媽咪現在講話比較大聲囉!第1招.尊重別人等於尊重自己現代媳婦雖然講話影響力大增,但並不代表「我喜歡沒有什麼不可以」!任何事情一定要考量到家裏每個人的角色不同、面對的情況不同,所以處理事情的態度、方式就不同。比如說:公婆很愛撿別人家的舊家具,那是因為以前物資缺乏,能省則省,如果你不喜歡的話,建議找個合適的理由委婉地告訴老人家,例如:「因為舊東西都有很多灰塵、小蟲子,為了避免小孩子過敏,如果不是很必要的話最好不要搬回家裏!」很多時候,媽咪們常常會因為情急,忽略了聽者的情緒感受,脫口而出把話說死,弄得家裏公婆生氣、老公反感,所以要時時提醒自己,把家人當做是外人,講話語氣要放緩和些。第2招.不要和其他姑嫂比較誰獲得比較多有比較,就一定有好惡,人一開始比來比去,心理就會變得不平衡。有些媽媽會抱怨婆婆買給姑嫂孩子的衣服、禮物比較多,就算真的是如此,媽咪也不必太難過,或是覺得偏心。其實平常沒有辦法天天看到、天天關心的孩子、孫子,自然會用禮物來補償,這是人之常情。當然,也有公婆本身態度就有明顯的問題,例如重男輕女、重女輕男,或是因為種種因素偏愛某一個孩子或孫子,那也沒關係。適當保持距離,反而不會讓自己常常陷入埋怨的情緒當中,還有要正面告訴自己:「靠我自己照顧,孩子也可以過得非常健康、快樂!」。也就是說,珍惜當下所擁有的,而不去計較還沒有的,生活上知足、惜福。第3招.公開稱讚公婆中國人愛面子是出了名的。適時地在公開場合往自己的公婆身上貼金、稱讚他們,例如:「我的公婆很厲害,把我們家的孩子照顧地很健康!」、「我婆婆真的十八般武藝樣樣通,又會做菜、又會改衣服!」、「我婆婆很疼家裏的每一個人!」。就像幫他們灑香水一樣,香噴噴的!當然這樣的稱讚必須是很真誠的,不是虛偽的。想想看,老人家聽到之後的反應,一定是笑盈盈的,會覺得付出是值得的,一下子,本來平常有很多的誤會瞬間都消失了。第4招.貼心關心她們平日的健康第5招.帶公婆尋找年輕時的好朋友第6招.不論多少,還是要給零用錢第7招.意見不合、先生出馬相逢自是有緣,請珍惜此生與你相遇、相知、共同生活的家人,是他們成就了我們此生,讓我們得以活的精采、活的有意義。珍惜這場美麗的緣,誰說婆婆不能像親生媽媽一樣疼愛自己呢? 夾心豆腐 遊刃有餘 一、 猜疑心作祟:孩子結婚了,不管如何,責任必定會隨著人口的增加而加重,原來只需孝順父母,現在又得善待妻子,因此婆婆總覺得自己的孩子變了,孝心減少了,因而自然而然歸咎媳婦搶走愛兒;同樣的,妻子見其丈夫侍奉雙親孝心有加,但對自己的愛顧顯得不足,她總覺得在家中地位欠缺,因此也就埋怨起婆婆。這種猜疑心是導致婆媳不睦的第一因素。 二、缺乏親切感:結婚後的女性如果不能將婆婆視同親生的母親般,不能將婆婆、母親的均衡線並立,地位視同相等;而婆婆將媳婦、女兒也列為不等邊的三角形,那麼婆媳之間怎能相安無事? 三、欠缺容忍心:媳婦入門,成了家庭的一分子,以往很少接觸,今後卻要生活在一起,生活方式的改變畢竟有點不習慣,以往的小細節或許自己不在意,可是別人卻不見得能容忍,所以造成了婆媳之間的不和。 四、作為丈夫的,周旋在婆媳之間,不夠圓滑,不能夠立場公正,不是孝心欠佳就是愛心不足,遇婆媳之間觀念有所不同時,不懂得為她們排解困難,間接的也助長了婆媳之間的糾紛。 孝順是媳婦最重要的信條,嫁個如意郎君是妳日夜期盼的,娶一個賢淑端莊的好妻子何嘗不是他所夢想,孝順他所敬愛的雙親就是一種美德,不要將自己的父母和她的父母做任何比較,因為她的就是妳的,妳的就是他的,今天妳孝順他父母,那麼他一定孝順妳父母。其次要膫解老人家孤獨的心理,多陪他們聊天、話家常。勤快些,對於家務事,只要有時間盡量自己動手,萬一婆婆有什麼不友善態度,千萬不能加油添醋的在丈夫面前哭訴,這樣只有增加他的困擾,畢竟一個是他心愛的妻子,一個是他敬愛的父母,他能如何呢! 總之,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,婆媳之間和睦與否也是日積月累而來,只要能容忍、坦誠,那麼所謂「代溝」問題即能迎刃而解。當然身為一個丈夫周旋於婆媳之間,更要立場公正,不能偏向父母,或偏袒妻子。 人間萬事--四等婆媳 俗語說「一個廚房裡容不下兩個女人」,「婆媳問題」由來已久。在過去農業社會裡,社區鄰里之間,幾乎每天都在等著看婆媳吵架的笑話。有的家庭裡,婆婆如羅剎惡鬼,媳婦如冤家對頭;婆媳不和,丈夫就像夾心餅乾,兩邊為難,不知如何是好。 當然,也有一些婆媳融洽之家,但畢竟是少數。有很多媳婦,數十年的光陰歲月,飽受婆婆之氣,等到好不容易「多年媳婦熬成婆」,婆媳問題又再延續到下一代,始終不斷的循環發生。 婆媳共同生活在一個家庭,為什麼會成為仇敵呢?因為婆婆總覺得兒子是自己生的,忽然有另一個女人把兒子奪走,當然於心不甘。另一方面,在媳婦的心裡,認為丈夫當然是她的,婆婆怎麼能干涉?所以婆媳相爭,骨子裡其實是在爭奪獨占一個男子的特權。 如何才能化解婆媳之戰?現在試為天下的婆媳擬訂一些相處之道: 一、婆媳似母女:婆婆看媳婦,不要把她當成是外來的人,既然同為一家人,應該把她當成女兒一樣;媳婦看婆婆,也不要認為她是跟你爭奪男人的人,她是你所愛的丈夫的母親,自然也應該把她當成自己的母親一樣。如果彼此能以母女相待,婆媳怎麼會成為仇敵呢? 二、婆媳像朋友:婆媳之間要有善緣相處,最好的方法是:婆婆把媳婦當成小友,媳婦把婆婆當成老友,老少之間像忘年之交。婆婆時常找媳婦談心憶舊,媳婦經常向婆婆請示問道;婆婆體貼媳婦工作的辛勞,媳婦關心婆婆年長的辛苦。婆媳彼此都是女人,再說婆婆也曾經為人媳婦,媳婦將來也要為人婆婆,因此彼此應該相互體諒,相互關心,有了互相設想的心,自然能融洽相處。 三、婆媳如師生:婆媳相處,能像母女最好,不然能像朋友也不錯,再不然就要像「師生」──婆婆是老師,媳婦是學生。婆婆既是老師,對學生就要愛護有加;媳婦既是學生,應該尊敬婆婆如老師。師生一向都是善緣友好,婆媳能像師生,自然不會互不相容了。 四、婆媳是婆媳:媳婦不是女兒,既不是女兒,就應該把她當成晚輩來教導、幫助、包容;婆婆不是媽媽,既不是媽媽,就應以對待長輩之禮來親近、尊敬、讚美婆婆,主動跟她融和交心,訴說家常,共商家事,如此還會有什麼婆媳問題呢? 某知名作家曾說:「婆媳之間要『跳探戈』」。萬一連「探戈」都不能跳了,那就只好分家,免得讓男人像夾心餅乾一樣,難以做人。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- Jun 26 Tue 2012 23:55
婆媳相處教戰守則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